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外媒:十八届三中全会或为“革命性”改革
日期:2013-11-06  来源:海外网   作者:

 

    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看来,“可能是革命性的改革”似乎已经开始。在《土耳其周刊》看来,“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完善法治,还是减少腐败,公众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兴趣正在增加。”

  资料图: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图为习近平、李克强向记者挥手致意。中新社发 廖攀 摄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改革将成关键词。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外友好访问等场合上,均释放出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在以“创新”为主题的2013年夏季达沃斯开幕仪式上,李克强再次郑重强调“中国改革大势不可逆转”。外媒普遍认为,中国走“深化改革开放”之路已刻不容缓。另据外媒预测,在本届三中全会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是核心议题。

  多次释放信号 改革已然在路上

  中央高层的一系列务实举动不仅展现了高层对于“打击官僚作风”、“争取民心”的努力,更向外界宣示了新一届政府对“改革”的自信与决心。

  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看来,“可能是革命性的改革”似乎已经开始。在《土耳其周刊》看来,“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完善法治,还是减少腐败,公众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兴趣正在增加。”

  外媒不仅从习李政府的表态中收到改革信号,也从中央的人事任命中看出了改革的端倪。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文章《习李新政渐进深水区》称,从新一届央行行长与财政部长的人选来看,由锐意改革的最专业人士担当。未来几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职责将大大强化和改善。周小川是坚定的改革者;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预计将延续其以往改革理念,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破冰。

  新一届领导人履新近一年时间里,对各领域均有针对深化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反腐措施正取得显著成效,行政审批的权力正受到制约,在经济较长期低迷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并未放松。应该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关键的改革都已然在路上。

  正如路透社援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音)的话,“情况在悄悄发生改变,这和习近平的表态相一致,即稳步地实现进步和改革”。

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看来,“可能是革命性的改革”似乎已经开始。在《土耳其周刊》看来,“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完善法治,还是减少腐败,公众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兴趣正在增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是核心议题

  有学者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人口和资源“红利”基本已经到头,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价资源供应的发展模式亦不可持续。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指出,中国官方媒体近月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

  华尔街日报对此持相同观点,并预测称中国政府还会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推动金融市场、户籍制度、财税体系、社会保障、能源和资源定价、政府行政管理以及农村土地等领域改革的中心和抓手。另外,国有企业改革也在改革议程之列,尽管考虑到大型国有企业的影响力,这方面的改革可能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该报还指出,改革派对改革战略的讨论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如何产生自我推动式改革──即政策改变能够为增长模式的其他改变创造动力。

  此外,外媒普遍认为会议还将解决很多细节问题。路透社刊文称,按惯例,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确定也给一些热点问题提供了出台答案的大致时间表,包括原计划上半年出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屡调不降的中国房地产政策方向,甚至连资本市场的IPO重启也被预计将在三中全会后。路透社还预测,三中全会在强调改革迫切性的同时,亦将反映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反腐的决心。

   大公网讯 据本港媒体《成报》报道,在“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与会的中日顶尖经济学家均十分关心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据与会学者透露,三中全会已进入“最后讨论阶段”,可能成为近20年来最深刻的一轮改革。

  半官方的中通社引述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中共决策者此时此刻正在对三中全会进行最后的讨论。这一轮改革不仅涉及经济体制层面,还是包括政府行为、行政管理体制、法律体制、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在内的全面改革,“这一轮的改革恐怕是过去20年以来最深刻的一轮改革”。李稻葵并提醒,不仅要呼吁三中全会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还要呼吁落实这个改革措施,真正让中国经济避免当年日本的错误,始终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长。

  日企涌向上海自贸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会议上表示,三中全会将开啓中国新的改革开放,内容包括金融改革、财税改革、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作用等,更重要的还有对所有企业实现权利、规则、机会的全面平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透露,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将是三中全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继而推动中国在TPP、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菱东京UFJ银行顾问田波耕治也对此表示,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实验,日本企业是非常抱有期待的。魏建国说,上海自贸区将为日本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现在已经有许多日企涌向上海自贸区。

大公网评论员 辛忠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11月召开。在经济领域,李克强和他的改革班底,将推出怎样的经济新政,如何让“改革的红利落在民众身上”,将是本次三中全会的重头戏。

  本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前的经济政策进行“验收”,并继续为即将出台的改革政策听取意见。新华社消息称,会议听取了半年多来国务院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的落实情况,部署进一步抓好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基础的相关工作。

  而最新公布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这次经济政策的“验收”提供了利好消息。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8%,创三个季度新高。环比增长2.2%,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7%。考虑到往年四季度的一贯表现,外界普遍认为,全年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增长目标(7.5%)基本大局已定。

  尽管从宏观经济数据看,经济回暖势头良好,但有观点认为,近期中国经济的反弹,是受到早前政府小规模刺激措施、信贷大规模扩张,以及全球对中国制成品需求温和回升的推动。实际上,乍看不错的总体GDP数据回味起来却略带苦涩。有分析师消化细化数据时就发现,9月份数据远远低于7、8月份已公布的数据。

  因此,对于倡导市场化改革的李克强政府,在三中全会推出全面改革举措,更大地发挥市场作用,让经济增长脱离“看得见的手”的桎梏,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从中共历次三中全会的惯例,以及习李新政酝酿、推出的节奏,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成为一次影响此后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重要会议。据官方说法,是次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筹划“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其中,李克强政府将推出哪些经济改革措施,尤其值得关注。两会后,中央政府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而新型城镇化方案,已陆续出现多种版本;此外,最能体现本届政府经济意志的上海自贸区,也在9月底正式挂牌;7月份,应对银行“钱荒”时的强硬路线,则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间。

  此间,三中全会改革路线的多种预测版本在坊间流传,其中不少是深深体现建言者愿望的臆测版本。在这其中,由国务院核心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公布的改革方案,因其官方背景,最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本月初,媒体公布了这份名为《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的路线图,同时,标注该方案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改革方案的总报告。

  该报告初步提出简称为“383方案”的改革设想,即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附文)。方案中提到行政制度改革、基础产业领域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八个重点改革领域。这些改革领域与外界预期基本契合,料与最终的改革方案相差也不会太大。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对经济领域进行全方位改革和结构调整,势必影响到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因此对中国的中期经济增长趋势存在消极看法。

  从国研中心提供的这份改革方案看,各领域的体制性改革,沿袭了“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即通过调整结构让经济增长形成内生动力,不再单纯依赖刺激性政策的“护航”。但是,体制性改革,必然存在一定时间的调整期,其利好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因此,习李早前对降低经济增长预期的表态,是对艰难的深水区改革的理性认知,也可视作为各项改革营造舆论空间。

  制度性红利缓冲期的增长如何实现,中央政府或将继续使用“投资拉动”的老方子。李克强总理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将原来的西部开放和中部崛起,细化为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和西北地区三块,并将其视为现阶段“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等,或将成为实现大规模投资的领域和地区。由此可以推测,在三中全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政”,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文汇报》文章指出,李克强早在上任之初就提出,“触动利益格局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已是此次三中全会推进改革的难点与困境所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近日就指出,当下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首当其冲,而行政性垄断行业既得利益格局的改变,则决定着深化改革的成败。

  美国《星岛日报》指出,当前北京的活动,对内有整顿吏治的深意,包含对改造官僚体系的新要求。有观察人士则指,北京欲让各级官员在“洗澡、照镜、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以中共老一代领导人为标杆,一方面重拾信仰,解决执政动能的问题,从思想源头上做到“为民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解决执政能力的问题,杜绝官场蔓延的怠政渎职与滥权之风。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毋庸置疑,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蓬勃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的起伏跌宕,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也不断突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益诉求更为复杂多变。例如,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掌握好集权和分权尺度。

  香港《文汇报》指出,习近平全力打造中国梦,李克强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力推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改革开放,都是在探索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经济金融要进行市场化改革,首先政府就要先行至少是配合进行市场化改革。

  该报文章指,对于新一轮的改革,国研中心等机构还提出要建立新的改革推进机制,以凝聚改革共识、减少改革阻力。建议筹建相当于过往“体改委”类似的超脱部门利益的、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改革协调机构,负责系统设计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贯彻中央精神,却没见实际作为的现象,美国《侨报》指出,季建业等人的落马,向人们昭示了权力倘若不能很好地用体制的笼子规制,会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负能量。习近平在上任之初就发出警示。

  香港《大公报》指出,当前习李班子进行的反腐,除了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效应之外,更重视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呈现出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特点,这必将为三中全会后开启的新一轮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美国《星岛日报》指出,被视为三中全会题中之义的行政体制改革,年来已有系列铺垫。但打造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简政放权,更需要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与责任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