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红河哈尼梯田的“世界梦”
日期:2013-06-24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深处,有千余年历史的哈尼梯田于22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过去十多年的申遗之路上,这片被誉为大地雕刻的农耕文明印记承载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梦想,也面临着生态文化保护压力。未来,这片土地又将如何追求走向世界的梦想?近日,记者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走访了相关部门和群众。

    “大地雕刻的申遗路

    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哀牢山南段,当地居民以哈尼族为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开垦出了规模宏大的梯田景观,绵延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之上,其中以红河州元阳县的梯田最为壮丽,被誉为大地雕刻

    据介绍,哈尼梯田经历了漫长的申遗之路。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将哈尼梯田申报为世界遗产。2001年,红河州正式成立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开始了申遗工作。随后,在2004年、2006年,哈尼梯田都进入了中国政府的申遗预备清单。直到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项目进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投票,这中间已经历13年。

    元阳县副县长李世华表示,红河哈尼梯田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过去十多年的申遗之路上,为保证遗产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从2002年到2012年全县植树造林2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形成一座天然水库,确保梯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其次,出台多项法规条例,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各乡村也都签订了保护梯田责任书。同时,还加强了哈尼族村寨的社会文化建设,扶持文化传承人,邀请专家进行哈尼文化保护等项目研究,改善当地群众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

    哀牢山深处的世界梦

    记者21日来到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这里地处元阳梯田核心保护区,全村240户村民,属于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是最早为外界所熟悉的村落之一。

    记者看到,村里百姓的都盖上了结实宽敞的砖房,全部按照哈尼族的传统民居样式建造,浅黄色的墙壁,屋顶保留了茅草搭的蘑菇顶,村里的道路也都进行了硬化,还按照哈尼族传统习俗建设了祭祀房和广场等文化设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哈尼族文化风情。

    40岁的卢世华是最早开起农家乐的村民之一,十多年前他家生活困难,全家人就靠4亩多水田,粮食刚刚够吃饱肚子,除了外出打工挣钱外,没有别的收入。

    卢世华对记者说,开始搞申遗以后,来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搞了个小餐厅,做些农家饭给大家吃,后来又搞起了住宿,现在一年的收入能达到十五六万元。记得第一个来我这儿住宿的外国人是个法国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

    土锅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学告诉记者,2001年前后,村里在县里支持下开始搞申遗保护建设,这些年村子保护建设至少投入了1000万元,都是各级部门优先支持的,不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老百姓见了外面的人都不敢说话,现在群众保护梯田和哈尼文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面对外面的世界也更自信了。

    李世华说:未来,我们将借助哈尼梯田这张名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有信心,哈尼梯田未来几年将成为像丽江、大理一样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哈尼梯田保护开发克服了诸多困难,尤其是解决近期备受关注的小龙虾问题。多年前,由于一些村民生态环保知识不足,把小龙虾带回水田中养殖,导致部分地区的梯田受到影响。为此,红河打响了一场梯田保卫战,政府和老百姓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世华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之外,还有哈尼文化的传承问题,现在一些年轻人都喜欢热闹的世界,去外面打工,很多已经不会种梯田了,不愿意学哈尼族的传统手艺,如果以后没有人了,哪还有梯田。

    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唐辉说,以后到哈尼梯田旅游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保护区内的村民也要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提早做好准备。

    唐辉说: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推动哈尼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哈尼族群众得到发展,红河哈尼梯田这个珍贵的遗产才能长久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