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媒体的变化折射中央决心:拉近与人民的距离
日期:2013-02-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舒炜

 

(原标题 《媒体的变化折射中央的决心》)

随着转变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约法八章”持续推进,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坛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所呈现的新气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各大媒体变化着的争相报道中看来,既是政治清风拂面,也预示着中国政治的积极变化。转变官场作风,高层示范有其重要意义和影响作用,然而,这种表率行为通过媒体的捕捉和诠释,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形成上行下效的态势。

在举国新风之时,中央转变工作作风的这些要求,地方上也都在积极响应,但在有些地方仍看不到落实的迹象。大多数媒体则发挥好了监督和促进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中央媒体带头改文风

“《人民日报》文章变短了、新闻联播栏目变活了,地方党报也搞舆论监督了,新华社还披露领导‘隐私’了,领导调研都同步‘围观’了……”

湖北十堰的初三学生刘志平从小就爱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近一个多月来,他惊奇的发现,央媒正在“变脸”。在写给本刊读者来信里的上述段子外,他还罗列出了很多新鲜的现象,并用略显稚嫩的口气归纳说:“这在我有印象的十年历史上是头一次”。

这不止是刘志平一个人的感受,十八大后不久,先是新华社连续3天刊发长篇人物特稿,回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现任7位常委的成长经历和从政之路,还首次披露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等细节。分析人士认为,从领导人丰富的人生细节之中,人们对于这个将带领中国攻坚克难的群体多了亲近,多了信任,更多了支持与期望。

在过去,对中央媒体来说,领导人怎么报,排在什么位置,字号多大,字数多少,历来有固定的“规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武录曾做过一些总结:如总书记、国家主席考察,一般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做六栏题;人大委员长、总理考察也是一版,做五栏题;政治局常委考察一般是一版;政治局委员、副总等的调研一般是放在四版……

这次央媒的变革,显然是想改变过去的套路。自今年元旦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增加了批评报道和民生新闻比例,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比例则相应大幅减少。《人民日报》有关人士对外表示,正是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给《人民日报》改版带来很大空间,弱化领导意志,强调新闻意识正是今后的改革重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表示,原先作为改革“存量”的主流媒体开始发力,主动介入中国的舆论生产,意欲以有效、有力的方式影响中国舆论格局。与那些体量小、轻便灵活的市场化媒体和边缘性媒体相比,主流媒体的改革是在稳住阵脚的前提下择机而动。并且与中国改革路径相似的是,都是渐进式的,小步慢进,有时甚至是迂回的。

但转作风并非易事,需要大刀阔斧的魄力,还需要严格有效的约束力。1月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

中央部委成为央媒负面新闻,不是头一遭,但这次却透出新意。就兰考大火事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连续发文质问民政部,得到外界赞许:这是央媒应有的社会担当。

吉林大学硕士生导师严峻则希望中央在出台八项规定之后,有关部门制定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细则,把好政策都落到实处。《中国青年报》甚至明确提出: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报道的正负,瞭望者的角色决定了媒体的职责,从业者以及政府管理者所要做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报道回归新闻的本位。

央媒正在积极行动,而这些改变,正如《人民日报》微博中说的那样:“新一年,我们将努力说真话、写实情。”但在张涛甫眼中,却是一次充满着机遇的重大挑战:“如果说,主流媒体此前的被动只是一种策略性的保守,那么它们今天就不能坐等稍纵即逝的改革机遇从身边溜走,考验主流媒体勇气和智慧的时候到了。”

市场媒体突破“禁区”

“社会公众对领导人形象的公共期待大体有三条:崇高期待、才资期待和平民期待。”这是上海市委文明办研究员秦德君的见解。

其实,高层政治人物的动态一直为大众所关注。如今,中央领导的基层调研正在进入“直播”时间,公众可以在网上即时围观最高层的调研,里面有更人性化的领导。

《齐鲁晚报》报道说,习近平不仅曾在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大讲堂做演讲,而且曾在《浙江日报》常年写作专栏。刘云山曾经担任记者。这一代领导人的媒体意识与沟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新华社通稿在2012年12月11日报道习近平视察广东,这是他担任最高领导人之后的首次外出视察,媒体纷纷从各个角度给出解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这次考察的部分行程是被市场媒体提前披露的,并且微博等一些自媒体在7日就开始跟踪习近平的活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微博还陆续推荐网友的这些帖子。

知名评论员黄陈锋认为,人民群众关心习近平的最近动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睹政治明星的风采,更是在关心中国改革下一步的可能走向。领导人的出行计划由媒体提前发布,并不稀奇,此前胡锦涛的许多出行计划也都被新华社提前报道过。但此次习近平广东考察的提前预报,并非由新华社而是由市场媒体率先作出。所以严格讲,过去是官方媒体发布权威消息,而这一次却是市场化媒体在拼抢新闻。

李克强最近一次在江西九江调研,就是由财经网的微博率先披露,并且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并且比官方媒体后来提供的画面上多了不少内容,如李克强在居民家座谈时,甚至有小女孩从李的身边飞跑而过的“意外”情况。而在腾讯网上,一条时长2分钟左右的录音也发布了出来,内容是李克强和农民工的座谈录音。

媒体人胡佳恒表示,多层次,不同版本的领导调研新闻,勾勒出一些有别于以往的报道线条。这个也是人们乐意看到的,更人性化的领导和更大尺度的报道。媒体报道的更加透明,也是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具体体现。

为政风向标:简约而不简单

开弓没有回头箭。

对于新一届常委们在不同场合的表态和举动,海外媒体在目前更乐意聚焦到中共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上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一家外媒就此所打的比方。该媒体评论称,自中共中央新班子亮相以来不断有“惊喜”,从大力反腐到改进会风,从“空谈误国”到八项规定,新班子的每一次“发声”都大快人心,体现出鲜明的执政风格。

过去外媒经常喜欢根据媒体版面或电视新闻中中国领导人的出场顺序,揣测政局变化,但一切都在起着变化。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中央媒体文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会议报道的新闻稿与往年相比更短了,更实了,以往在文尾罗列大批领导人名单的写法也改变了。央视报道这个会议的“时长”往年要15分钟,这次不到10分钟,政治局常委活动报道也仅用了100多字,让外媒惊呼这本身就是“大新闻”。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长篇文章,题目为“习近平告诉中共官员:简约”。文章说,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已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欢迎,中国媒体和舆论都赞誉有加。《纽约时报》中文网则指出,这种做法实为罕见,令人耳目一新。不但可以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拒绝各种猜测,而且也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更直接地了解中共决策者的基本情况。

评论人士认为,海内外舆论意图通过解读语言和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对未来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前景作出判断。新加坡《联合早报》引用了一条评论:“(领导人)今天回到人间挺好,百姓会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更多的海外媒体则纷纷得出同一个结论:这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明的表现,在媒体上告诉公众一个新任官员的家世,不再被认为是需要避讳的。

华府智库则对“八项规定”做出了解读,集中于一点就是与以往不同,这次规定的约束对象直接针对政治局委员。开弓瞄了个好“靶心”,在拉弦用力时也不能有丝毫吝惜。

世界媒体不断用各种形容词总结中国这一年:中共新领导人的意愿很清晰,他们要拉近自己与人民的距离,这一点从近期中国媒体报道的侧重点改变即可看出。

有专家分析,经过30多年成功的发展后,中国并没有因循守旧,反而是正在以大国的自信和胸怀,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用好媒体工具正是现代政治的基本操作。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教授张昆表示,媒体发展是政治文明的粮食,两者之间是成正比例的,媒体的发展程度可以测量政治发展的文明程度,用好媒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规律,而两者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可以相互促进、健康发展。此次媒体的变化,更表明了中央力推“八项规定”的决心:应该是做出具体改变的时候了。(舒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