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不一样的常青藤》出版 哈佛博士生讲述“成功故事”
日期:2014-07-17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作者:

近日,新书《不一样的常青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为本书所做的序言中,美国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前任校长、西北大学现任校长莫顿·欧文·夏皮罗说:“如今,美国的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而王肇宁同学的这本书,正是为了向人们介绍这种美国独有的教育模式。”

作者王肇宁是哈佛大学2011级经济学博士生,来自北京。她在2007年获得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全奖录取,同年参加中国高考,考取清华大学。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与众不同。尽管个人拥有“清华、哈佛”等“成功”关键词,尽管该题材具备高考留学成功类读物的所有要素,尽管作者在高考与留学两个考场双赢的经历,比那些“考得上哈佛却考不上清华、当得上高考状元却被国外名校拒绝”的事例更具说服力,但作者按照自己的独立原则,既没有把这本书写成个人的“成功故事”,更没有刻意渲染自己的“名校履历”,而是为这本书选择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类似读物的全新主题——探究美国的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由此为读者打开一个了解美国大学的新视角。

作者在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完成了4年本科学业,获得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成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与威廉姆斯学院数学研究项目组成员,被授予“最高荣誉毕业”奖励。作者还是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会员和美国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会员。以自己在威廉姆斯学院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作者讲述了自己对于美国“文理通识教育”理念的体验和理解。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在《福布斯》大学排行榜里,连年获得第一,哈佛大学、西点军校等都排在它的后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里,威廉姆斯学院更是多年占据本科大学第一名,与研究型大学第一名哈佛并列。威廉姆斯学院成为了美国大学两大排行榜里唯一的“双料冠军”。作者对这所学校记忆深刻,她在书中写道:“对于大学本科,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与威廉姆斯相比。即使时光重来,任凭是哪所学校,我都不会换的。”2011年本科毕业、即将开始博士生学业时,她这样写道:“从四年前清华大学一名未去报到的本科新生,到今天哈佛大学一名即将入校的博士新生,这中间的美丽岁月,属于最可爱的威廉姆斯学院,属于文理通识教育给予我的非凡体验。”

以威廉姆斯学院所承载的文理通识教育为写作主体,作者在书里写到了这段经历之前的背景和之后的影响,特别是在高考和留学等关键时间点上,自己是如何用创新智慧做出正确选择的。作者写到了当初在中美大学之间作出选择时的心情——在获得清华大学录取后,尽管已经选择出国留学,但是当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递送到家里的时候,作者还是在当天的日记里,诚挚地记述了自己的心情,写到了自己与清华的特殊缘分。出国前的一天,作者来到清华园,手拿清华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两张录取通知书,在校园中央主楼前拍下纪念照。因为没有去报到,清华大学录取办公室的老师特意来电询问,作者说明情况后,又回复邮件致歉并感谢,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永远是一名清华新生。”

正是由于威廉姆斯学院不同寻常的卓越教育,使得作者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她同时还获得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著名学校的全奖录取。2011年,作者来到了哈佛大学,她在书中写道:“深红色的梦想终于成真,生活为我打开了完全崭新的一页。我将尽自己所能,珍惜岁月和上苍的恩惠。” 2012年,作为一名博士生,作者获得了哈佛大学颁发的“优秀教学奖”。

从高考到留学,从本科到博士,从清华大学到威廉姆斯学院,再到哈佛大学,作者用勤奋和智慧,在留学生活的日子里,书写了不平凡的校园故事,培育起不一样的观察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她对于文理通识教育的体验与理解,对于威廉姆斯学院“美丽新生活”的回顾与感激,对于中国高考与美国留学的独特感悟,这就是《不一样的常青藤》所告诉读者的。(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