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她们知道我来过》:关爱中国高龄母亲
日期:2014-07-11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作者: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北京林业大学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公益分享会“请关爱身边的高龄母亲”日前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分享会上,中国首部高龄母亲关怀书籍《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正式首发,该书作者、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张大诺和在座的大学生分享十年来关怀百位高龄奶奶的经历经验。

作者张大诺历时十年,怀着极大的耐心和意志力,成功关怀一百多位高龄老人。

在《她们知道我来过》这本书里,我们看到这些老人让人唏嘘的故事:

一个老年痴呆的奶奶走到医院大厅,拿起电话,也不拨号,直接喊着:“闺女,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护士躲在她身后,应了一句:“下周我就来了!”听到这样的话,老人才放心地离去。

另一个老年痴呆的奶奶错误地以为这个医院是一个学校,自己是这里的英语老师,志愿者每次看她,她都认真地教志愿者外语,学的内容都一样:英语字母歌,别的,她都不记得了。

有的老人头脑清醒,但年过九十,视力听力都不好,但还想和志愿者交流,于是事先牢记一些话,先和志愿者抢着说,说完就支开志愿者,以免让对方发现自己听力很差。

这些老人,因为身心的特殊状况,家人或者志愿者在对其关怀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困难,更有甚者,认为这些老人“糊涂”“呆傻”“不正常”,根本无法关怀,索性只给予基本的医学护理就可以了,以上种种,造成了这些高龄女性在关怀领域的缺失。

前文中提到的打电话的奶奶,她只有五分钟的记忆,而且永远记不住人,张大诺和她交流了四五十次,每次听的都是同样内容,包括每句话每个停顿都一模一样,许多志愿者都无法再继续,但是张大诺这样告诉自己:她喜欢有人和她说话,尤其喜欢新人和她说话,她的眼中,自己永远都是新人。

那位一直以为自己是英语老师的奶奶,张大诺有一次去看她,她午睡刚刚醒来,睡眼朦胧之际,看到是张大诺,突然伸手打了张大诺一个耳光,然后,竟然哭了,像个孩子一样说:“你怎么才来看我?”之后,她挣扎地爬起来,指着窗户外面的过街天桥说:“天好的时候,我就盯着桥看,你每次都从那里过来……”

看着这个奶奶的表现,张大诺呆住了,他第一次知道了,即便脑萎缩老年痴呆老人,对于感情也是如此看重,而自己是如此重要。

更重要的是,从那天开始,他就不再觉得自己到这里是做志愿服务的,自己就是来看亲人的。

在做关怀的时候,许多时候,天还没有亮,他就从家出发,在北京最西边的石景山乘坐地铁,经过近两个小时,到达通州管庄附近的老年关怀医院,和老人沟通聊天,之后再赶去上班,医护人员经常笑着说:“我们还没有上班,大诺就到了。”

有一次,他去往医院,在地铁四惠东转车,这个时候,车厢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而对面,则是一辆要开进城的地铁,车厢里满满都是人,他们齐齐地、困惑地看着唯一的一个人张大诺……

周六或者周日,他会在医院陪伴老人们一天,黄昏的时候,乘坐地铁回家,这个时候,他一定要在四惠东站等到一个座位,因为确实太累了,地铁一开,他会一直睡到石景山,后来,他练就了一个本事,只要听到地铁闹哄哄的轰鸣声,很快就能睡着。

在近十年的关怀中,他陪伴高危老人近三千个小时。

在关怀的过程中,张大诺也在不断总结实用关怀技巧,最终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

张大诺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一百岁的奶奶对我说:“自己活得太久看,给孩子们添累”,还说:“以往能够伺候孩子,活着还有意义,现在伺候不了孩子,活着干什么?”

我就想办法安慰她,但一来和她说话她听不清,二来她几乎没有什么高兴的事,在我几近绝望的时候,有一天,护工正喂她吃饭,她的表情有一种……那是什么感觉呢?有一种……很……安详的意味,我心一动。过了一会,我与她喊着聊天时,就喊着问她:“奶奶,吃得好吗?”这时她笑了,天哪!她笑了!

她笑着说:“吃得不赖,喝得不赖。”

我凭借经验立刻跟进,要把她这种感觉扩大化:“您多有福啊!吃的喝的都不赖。”这时她点点头,脸上的笑意在加重:“是啊,人图个啥呀,不就是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吗”。

太棒了!奶奶她已经把它上升到“人”的高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她内心有一个稳定持续发挥作用的温暖源了,而我,可以把它扩大,甚至让老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觉得这一生都过得不错!

我立刻喊着说:“多羡慕您呀,也不用自己做什么,就吃现成的,喝现成的,人这一辈子不就图这个吗?”

“是啊,吃得好,喝得好,就高兴,就高兴”。

以后,只要我看她心情不好时,就对她喊这一句:“吃的喝的都不赖。”她就立刻笑了,这一点,几乎百试不爽!

张大诺总结了对这位高龄老人的关怀方法:

请细心去找能让老人高兴的一句话,而这样的话还是对她一生的一种“肯定”,以后的日子可以反复地说,老人不怕重复!

他发现的其他几十个方法还包括:

许多时候,不仅要把高危老人当做孩子,还要把他们当做婴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他们的不易和需求。

哪些事、哪些人是老人的情感伤心点,作为子女和志愿者,一定要非常清楚,那些“点”会激起高龄老人巨大的心理反应,而且他们根本无法自控,一定要规避那些“点”……

对高危老人有兴趣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赞赏她,鼓励她,那是她自知的为生活多一些快乐而做的努力,那是她不自知的生命力的延续……

针对老人的某种身体痛苦,编造一些虚拟的人,这些人,或者与她年龄相仿但比她更痛苦,或者同样痛苦但年龄比她小,让她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这个方法,很有效。

作为子女,请为高危老人至少做一件让他特别特别感动的事情,这样她就不会在心灵脆弱时再去怀疑亲情。

当你的家里有一位高龄老人,面对他们的身心痛苦,你可能手足无措,其实,他们和婴儿一样,是我们家中突然而至的“宝贝”,让我们静下心来,再以第一次做父母的心情和耐心,去关怀她们吧。(陆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