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我国科学家发现烟草颗粒物致癌新机制
日期:2014-05-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遵荣

   日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袭著革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癌症通讯》杂志上首次发表了关于雌激素促进烟草颗粒物致癌的论文。课题组10年间连续观察不同颗粒物对各种人群的健康危害关系,分析颗粒物引起不良健康反应的程度和生物标志物,该项目还发现纳米材料氧化铝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证实经呼吸摄入的纳米粒子能够进入血液并输送到主要脏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健康风险预测和预警技术,并获得201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2002年开始,袭著革团队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5种纳米材料、室内外空气悬浮颗粒物,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毒性效应、机制及其对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包括对细菌、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及人群不同靶点的损伤效应和作用规律。

  他们通过分级测定吸烟产生的纳米颗粒及携带的污染物,发现致癌物多环芳烃主要沉积在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PM0.1)上,在建立多环芳烃致小鼠肺癌模型的基础上,首次观察到雌二醇对多环芳烃的致肺癌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并通过cytC、caspase-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首次为雌激素和吸烟(或环境致癌物)导致肺癌具有联合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这一成果,不仅提示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容易导致肺癌,而且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此外,科学家还采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动物和细胞实验,系统研究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影响,首次揭示微纳米粒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特点,阐明其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效应的线粒体机制。

  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胡向军介绍,目前该研究形成的系列成果,已经为国家和军队环境标准制定、空气质量防控、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烟草国际履约行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本报讯(李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