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百年袁家:一个独裁者的背影
日期:2014-03-12  来源: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纪彭

  百年袁家:一个独裁者的背影

十多年前在东南亚游历时,曾偶遇一位新加坡华裔。当他得知我正在大学读历史系,并对中国近代史很有兴趣,便问:“我的曾祖父很有名,我也不知道他做过什么,好像是个大人物。你可知道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原来,他是袁世凯的曾孙。我震惊了!

东南亚的华裔第三代、第四代多是“香蕉人”,能讲中文已经不易,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基本就是外国人水平。

我告诉他,袁世凯是坏人、卖国贼。在中国近代史上,基本是没希望、难翻案的一个。他有些失望,不过很快我们岔开话题,不再谈论他的曾祖。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把这本讲述袁世凯家族四代人家族史的《百年袁家》推向市场,这本书集中了现代化史、晚清史、民国史、口述史、私人史于一身,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否采访过十几年前我遇到的那位袁世凯的曾孙,如果采访了,他一定会十分开心,如果没有采访倒也很正常,因为袁世凯一生有十位夫人,三十二个子女,孙辈、曾孙辈更是不计其数。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袁世凯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少年得志、一路高升,直到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又是不幸的,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政治家,面对刚刚启程的现代化转型,注定将失败。

在唐德刚所言的“历史三峡”之初,谁也没有能力掌握好中国这条大船的舵。即使是袁世凯死后半个世纪,在相对优越的国内外形势下,人民歌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时代,我们的伟大舵手,还是把国家带到了动乱时代。

这本《百年袁家》讲的不是袁世凯,而是他的后代们。在纷纷乱世之中,被国共两党符号化的袁世凯和他的家族承受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袁世凯离世之后的一百年里,袁世凯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与多数中国人一样,经历了民国之乱、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社会主义改造、“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

与真正的普通人有所不同的——有着家族传承的普通人,如何度过这激荡的一百年?

以袁世凯第六子袁克桓的子女为例,长子袁家宸1947年官费留美,在纽约大学主修经济系。1950年,他毅然回国,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终老天津实验中学。长女袁家英,1949年随丈夫李国元前往南洋、不久到香港定居,1964年,移居美国,直到1986年才得以回国探亲。次女袁家仙没有出国,毕业后分配到天津航道局工作,成为一名财务。她一生没有结婚,一心一意改造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三女袁家蕖毕业于辅仁大学,她选择了留在新中国当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文革”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而遭遇批斗,1979年举家迁往美国,安度晚年。四女袁家菽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分配到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1982年加入民盟,成为了六届、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小女袁家芯从天津师范毕业后,在天津一中的数学课堂上一站就是三十二年。在“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年代里,教师是既能让世家子弟的良好教育有用武之地,又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职业。

从袁世凯家族这一百年的起伏,我们看到家庭如何塑造人,社会又如何成就人,如何保持家族的尊贵和儒雅,从不平凡到平凡再到不平凡的跌宕起伏,荣辱不惊。或许这就是这本《百年袁家》能给我们的感悟。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似乎走到了“历史三峡”的尾巴,虽然心中还怀着忐忑,但终于算是看见了希望,看见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大转型即将完成的希望。我们只能向前看,尽量忘记以往的不愉快。最值得宽慰的是——中国人以多子为多福。袁世凯死后百年,家族仍然枝繁叶茂。

天道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