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为女性唱响生命与爱情之挽歌《晚安玫瑰》
日期:2014-03-07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范典
为女性唱响生命与爱情之挽歌

《晚安玫瑰》,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迟子建的文字总是充满着童话般的清恬和通透,看那些比喻和形容,就像是少女精心涂画出来的,不惹尘埃,又带着美妙的色彩。以前读她的一些中短篇,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人物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在她的讲述中突然就获得了一种绮丽的色调。

《晚安玫瑰》 是她最近的长篇,篇幅不大,可是情节曲折,越往后,感觉越有亦舒的味道,仿佛要往一个简单的小人物身体里面不断填充进传奇的色彩。但迟子建的方式,是用一两条线索来贯穿所有她要表达的东西,用孤独年老的犹太后裔、房东吉莲娜的神秘身世和爱情来设置“包袱”,以主人公赵小娥的第一视角来展现爱情与婚姻的无奈。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女性,她们在检视自己的创口时,也同样质疑男性世界的强势、贪婪,甚至在父权社会的压制下不惜与之对抗,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家庭的樊笼,对她们而言,都失去了应有的权威。迟子建在书中毫不避讳地讲述女主人公的母亲在坟地遭受强奸后,受尽家人奚落,而赵小娥也始终生活在一种罪恶的阴影里面———多年后,她在男友父亲的印刷厂突然看到了强奸犯,凭着敏锐的嗅觉,她通过科学技术证实了两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并施以了复仇计划。

一个辗转于男人股掌间、屡次搬家、无根无着落点的弱小女子,因为自己的身世而在这个世上卑屈地活着。她可能在情感上还未成熟,却一定是一流的防范高手; 她可能不懂罪恶的背后埋伏着卑微的人性,却一定会为了赎罪奉献余生……吉莲娜的宽容,是岁月历练后的原野,任凭赵小娥的任性与懵懂在其中发芽、开花、凋谢,这样一段忘年交,并未由于房东与房客的关系而变得牵强,反而拉近了两颗孤独无助的心灵,变得如同亲人一般不可分离。

这样的故事读起来很简单,可是作者丰富的女性阅历和体验使它变得深厚而缠绵。深厚,是指它不光在讲爱情,还谈到犹太教的一些知识,吉莲娜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将余生守在了哈尔滨这块土地上,她的晚年孤苦无依,再加上年轻时曾谋划并害死了继父,心存愧疚,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与信仰对话,来恢复自己内心的平和。也正是这个人物,使此书有了一个无法复制的亮点: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很多犹太人逃到哈尔滨,但那时日本人已经占据此地,吉莲娜的继父就是为了讨好日本人,期望日本帝国能早日替他们夺回故土,才设计让吉莲娜失身于日本军官,强迫她嫁给对方。这种碰撞,赋予了人物身份的合理性,也挖开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书中屡次提到了犹太会堂、哈尔滨过节时的习俗等,就是想把地域文化融入到故事当中去,使之更具亲和性和真实感。

作者文笔清新、通透,起承转合都经过细密审慎的考虑。独特的女性视角,一次次在服装穿着、自然情境、心理变化上不惜笔墨,可是她在讲述人物身份、事件发生的时候,却又干脆利落,读来顺畅无阻。时常会怕她突然笔涩,就使情节掉入单线条的乏味、世俗当中去,可是总有很多细节闪现出来,很多不落俗套的背景叙述呈现出来,使得原本可以顺顺当当走向结尾的故事,忽然变得弯弯扭扭、丰富多彩起来。

如果说迟子建之前的那部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感染我的是悲伤之中的惊恐,那么这部小说便是让我在沉静中感受衰老与死亡的力量。我不希望悲伤过多地停留于作者的身体里面,否则她的笔下会一次次制造死亡,仿佛活在轮回的煎熬里面无法自拔。像这本书中,讲到了吉莲娜的死,还有齐德铭的死,还有两位父亲的死……他们都曾经活在爱里,却在死亡中成就了他人的幸福与自由,这就是迟子建的矛盾之处———爱与生命成了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获得,牺牲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在人间的长久的悲痛,以及救赎和凭吊的方向。

当然,我相信作者是深深爱着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那片土地的,否则她不会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故事、满洲国的故事,她试图从历史与地域发生关系的交集中挖掘出动人的故事,再带上她对爱情的深深缅怀及思念,使之散发着永恒而迷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