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有机薄膜晶体管研究获突破 透明可收卷电视有望出现
日期:2014-02-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透明可弯曲的手机、透明可收卷的电视,乃至可显示新闻股市和天气的车窗……随着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研究的不断突破,这些以往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有望尽快成为现实。

  2月10日,复旦大学宣布,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仇志军与刘冉科研团队在揭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性能稳定性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种水氧电化学反应与有机薄膜载流子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模型,这一成果有望加速柔性电子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刊发了这一最新成果。

  仇志军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引发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走向量子极限,传统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在未来10年~15年可能走到尽头,支撑集成电路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摩尔定律开始走向终结。进入“后摩尔时代”,信息科技必须有新的基础性突破和发展。搭建物联网,大势所趋。

  与传统电子器件相比,柔性电子技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大面积“印刷”在任意材料表面,达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目的。此外,加工设备简单,前期投入成本低;加工过程属于低温工艺,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众多优点使得大面积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和相关集成电路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但在过去近30年的研究中,电流驱动能力不够、迁移率低下,以及可靠性差、寿命短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阻碍了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大规模应用。

  从2008年起,仇志军与刘冉团队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始针对有机薄膜晶体管展开一系列研究,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运行速度和性能稳定性这两大困扰已久的问题。日前,他们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实用量级。

  在那些对芯片本身性能要求不高,但能大面积灵活使用的应用领域中,比如平板显示和驱动、医学成像、穿戴设备以及照明等方面,有机薄膜晶体管已经呈现出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复旦大学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研发出的一种柔性可穿戴医疗器件Bio-Patch,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表面,并实时测量人体的心电以及体温信息。随着物联网基础条件不断成熟,未来可穿戴智能医疗器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带来重大变革。

  作为推动“物联网”最核心硬件技术的柔性和可穿戴电子领域,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科学家们相信,随着这一大规模应用中的最大障碍扫除后,只要持续加大重视和投入,一定会在相关材料、器件及系统集成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