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观天、看地、测月 月球上的中国眼睛
日期:2013-12-2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在闯过了软着陆、两器分离、月面巡视、深空测控等诸多难关之后,嫦娥三号着陆器如今静守在月球的虹湾地区,而“玉兔”号月球车则开始四处巡视。如果说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带着中国人仔细端详了月球的话,那么,嫦娥三号将成为中国科学家安放在月球上看宇宙、望地球、测月亮的双眸。尽管还将面临120℃酷热至-180℃严寒的生存考验,但毫无疑问,嫦娥三号和“玉兔”将分别在1年和3个月的设计寿命期内,传回大量宝贵资料。

观天、看地、测月 月球上的中国眼睛

  从“撞”到“落”实现七大创新

  从地球出发,最终轻落在月球上却不粉身碎骨,并非易事。也因此,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最终归宿虽都是月球,但嫦娥一号是受控“撞”月,而嫦娥三号则是受控“落”月,一字之差,从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至今,历时6年。

  从“撞”到“落”,一个重击、一个轻落,一个损毁、一个完好无缺。对于这一个字的跨越,在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这样总结:“嫦娥三号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

  他用数个首次概括了这七大创新,嫦娥三号首次在月面“软着陆”即为七大创新之首;而“玉兔”号月球车压在月面上的痕迹则预示着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开始首次巡视勘察。

  紧随其后,嫦娥三号还将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即将首次实现探测器在120℃酷热至-180℃严寒环境下的月面生存。

  为了实现“撞”到“落”的跨越,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被引入工程,一系列高水平的特种试验设施、设备涌现——新研制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让嫦娥三号实现动力下降;遭受国外禁运,却最终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成功的微特电机,也成为嫦娥三号运动机构的“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

 八大仪器成中国明亮“双眸”

  嫦娥一号让中国人看到自己的航天器拍回的月球全貌,嫦娥二号所获得的100%覆盖月球表面的7米全月球影像图,在全世界尚属首次。但它们的“目光”只汇聚在月球,嫦娥三号的“视野”显然更广阔,它所携带的8台科研仪器将以月球为基点,“看”更多的地方。

  “观天、看地、测月。”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用6个字概括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所携带的8大科研仪器承担的探测任务。

  具体来说,“观天”就是将天文观测点移至月球上,利用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的月基光学望远镜观测宇宙,由于月球上没有厚重的大气层,因而应该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宇宙,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进行。

  “看地”则是从月球上回望地球,嫦娥三号着陆器还携带了一台极紫外相机,用于观察地球的等离子体层。等离子体层是地球近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电离层和大气层都有很大影响。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等离子层既可以实现定点探测,又可以在月球长达14天的白昼长时间观测。

  而“测月”的任务则主要由“玉兔”号月球车来完成,“玉兔”号月球车一边行走,一边会通过全景相机获得分辨率很高的地形地貌照片。它所携带的测月雷达能够获取月壤层30米和月表浅层结构100米的精细结构,分辨率分别是厘米级和米级。同时“玉兔”号月球车机械臂上的探测仪器还会分析探测点的矿物成分。最终,“玉兔”号月球车将会提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浅层结构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层面科学信息。“截至16日早上,8台仪器中的5台已经开始工作并传回大量宝贵信息。”邹永廖说。

  深空探测新征程开启

  至此,吴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三号任务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已经全部实现,科学探测任务将陆续开展。”而嫦娥三号16日也进行了第一次月昼“午休”。短暂休息之后,储备足够能量的嫦娥三号将开始为科研探测忙碌。

  探月工程二期的圆满结束,将中国的探月事业推入了新的征程。探月三期任务即将展开,2017年前后发射的嫦娥五号将实现从“落”到“回”又一个字的艰难跨越。在这之前,嫦娥四号或许将被改造成嫦娥五号的先导星,替嫦娥五号先去月球探一探返回的道路。

  据吴志坚介绍,包括探月工程在内,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业科技体系——通信、遥感、导航三大类卫星门类齐全,长征运载火箭也已经系列化发展,此次又建成了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探测网,还有西昌、酒泉等发射场,海南发射场也正在建设,这些都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业是成体系的、全面的、协调发展的。“但与美、俄等国相比,在动力,元器件,原材料等方面还有诸多差距。必须加快发展才能赶上。”吴志坚说,“虽然探月工程只规划到2020年,但三期任务即使完成也并不意味着结束,而应该是新的起点。”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要迈向深空。”吴志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