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亲历者讲述国宴变迁:从“四菜一汤”到“两菜一汤”
日期:2012-10-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吴德广

 

上世纪60年代,国宴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中择一举行,一般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夫妇,加上外国常驻记者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

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国家的庆典,以及为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举行的正式宴会,称为国宴。国宴,是最隆重、最高规格的正式宴会。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国宴经过缩小规模、菜肴和礼仪一系列的“瘦身”变革,逐渐走向一种由简约反见华丽的独特风格。

毛主席定调“四菜一汤”

上世纪60年代,国宴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中择一举行,一般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夫妇,加上外国常驻记者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

当时宴席上,通常为冷菜6道,热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摆大中小杯3个,斟满烈性茅台酒以及葡萄酒,另加上橘子水、矿泉水等。国宴上外交团使节逐一敬酒,我国领导人也回敬各位使节,宴会时间通常花费两到三个小时。

1965年,周总理对礼宾司的同志们说:“要把‘礼宾革命’四个字贴在墙上,铭记在心。”当时,接待外宾工作中存在一些脱离实际和繁琐铺张的问题——宴会多,陪同人员多,繁文缛节多,饭菜过于丰富。接待单位除举行正式宴会外,还为外宾举行便宴、家宴、陪宴等,菜肴用鱼翅、燕窝等名贵菜也不少见。因此,在周总理的倡导下,国宴先简化了一些礼仪性活动,如取消国宴上使团敬酒等,后来又针对各地举办宴会铺张浪费现象,规定了宴会标准。

毛主席也曾批示: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毛主席认为宴会规格太高,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另外,宴会时间长了我们陪不起。听说外国人的宴会就比较简单,我们应研究借鉴。”

之后,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的。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有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四个菜不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水果根据季节选择,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

江泽民同志任国家主席后,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两菜一汤”了。2008年8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奥运会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为三菜一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和瓜盅松茸汤。

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眼下,国宴时间约1小时。

周总理的特别指示

国宴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按来访国习惯,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精心制作座位卡,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

国宴采用分餐制。一人一份,既减少浪费又卫生方便,也利于服务员实行规范化服务。宴席上视客人的爱好和禁忌确定用酒,通常不用白酒。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浙江龙井茶等很受宾客欢迎。宴会的进餐具为筷子,如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饮料多种多样,应索提供。

宴席上一般会安排宾主讲话,不过讲话的时机很有讲究。

有一次,周总理为非洲一位总统访华举行国宴,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分发讲话稿时,有的外交使节显得十分焦急。他们十分关心宾主讲话的内容。那时,我国与苏联正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来访国宾和东道主任何一方讲话中如涉及“苏修”和“小修”,被涉及国的使节就须退席以示抗议,一下子,宴会厅就空了几桌。

后来,周总理指示,以后国宴等他们吃完4道菜之后,宾主双方再讲话,让他们人人满腹而去。

国宾没吃饱肚子

准备国宴时,司领导不断提醒我:制定菜单必须规范化。礼宾官必须事前了解外宾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告诉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的厨师,请他们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安排不同的菜谱。定菜谱时,尽可能全面了解国宾的生活习惯、忌讳、口味嗜好、年龄身体状况,尤其注重他们的宗族信仰,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夏季以清淡为主,冬季以荤为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亲自设宴招待。当年宴会是四菜一汤,除冷菜拼盘外,热菜为: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和杏仁酪。点心则是豌豆黄、炸春卷、梅花饺、炸年糕、面包等。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养源斋会见英国女王一行,并设午宴招待。菜单除冷菜拼盘外,热菜是茉莉鸡糕汤、佛跳墙、小笼两样、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点心则包括了鲜豌豆糕、鸡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面包。

日本的几位首相都十分喜爱中餐。尤其是海部俊树,1991年访华时还特意要求安排一次中药膳食。许多客人,对小笼包子、手工水饺、手擀面、元宵、年糕、煎饼等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食品很感兴趣。

由于礼宾官对来访国国宾了解不细致,菜单不太符合国宾胃口的情况偶尔也有发生。

1976年9月,中方领导人在钓鱼台为访华的萨摩亚国家元首举行欢迎宴会。当晚宴席的菜肴,以汤多些,吃的是“味”。但对于萨摩亚人来讲,就不够实惠了。他们平时的食品多以面包果、芋头等薯类为主,淀粉含量大,胃口也大,几小碗汤汤水水吃下去,过不了个把小时便饥肠辘辘了。

晚上10点,元首副官来到接待室,说他们晚饭没吃饱,可否给他们弄点芋头、啤酒。宾馆服务人员搬来了一箱啤酒,但临时找不到芋头,只好给外宾拿些面包、香肠充饥。后来,元首一行去南方访问时,每顿饭都加了煮芋头、烤芋头等点心,他们非常满意。(原载《环球》201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