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您的当前位置:基层笔会《中庸》浅析
《中庸》浅析
日期:2012-07-16  来源:新奥特党建网  作者:刘志元

 

    我是在去年年底才开始看的《中庸》,虽有附庸风雅之嫌,事实上更是对我以往言行的检讨。吃过晚饭,捧一本薄薄的书,一字一句的细细斟酌,内心总是沉甸甸的。细细地品,慢慢的回味,反思我以前的行为表现,不禁深深感叹我以前到底是错过了什么!

    “中”意为不偏不倚,“庸”意为平常,中庸就是说要把握好度,不可不及,不可太过。

    我以前总是把喜怒都挂在脸上,高兴了就大声笑,不高兴了就痛快哭,看到什么不平的事总是很严厉的呵斥,我还觉得我没有做什么坏事,我对得起良心,我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为什么大家好像都不怎么喜欢我似的……

    孔夫子曾教育我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很显然我没有做到,如果我换一种方法,待人接物有礼有节,遇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能够换一种温和的方法劝解,相信就是另外一种境遇了。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为什么一要钻牛角尖呢?

    我们总是被现实的环境局限住,只专注于眼前的一点点事情。记得先前在学校上党课的时候,张思德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他从不在意个人利益,一心为公。他为人乐观诚恳,对待不相干的孤寡老人和小孩都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我心目中,党员就应该是这样,人人都一心为民,舍己为公,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没有现在的人这么多的烦恼。放宽眼界,不要沉溺于当前的一瞬,一定会省去很多烦心事。

    当然,学至中庸并不是一夕之功。“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明白了这么多道理,自然想要学习,想要达到中庸,但是,这又怎么能是一日之功呢,想要达到那么高的境界,一定得从近处,从低处开始,慢慢来,一点点的学习。

    一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的努力,想要学至中庸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改变,遇到人,变和气了;对于别人的缺点也都不会过于严苛了。已经在学着多方学习,多方考量了。虽然离我达到中庸的境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是我一定会朝着它不断努力。

    我还在想:如果大家都能和和气气,对人对事不激进,不懈怠,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一定会更和睦,工作效率也一定会相应提高。所以我想向大家推荐孔夫子的《中庸》,让它不止停留在“四书五经”的概念里,它也可以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刘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