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实事求是的历史之脉
日期:2019-05-2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周志茹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随后,“实事求是”被确定为中央党校校训。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这与历史上所说的“实事求是”在内涵和思想高度上都不一样,但也有其内在的传承性。

“实事求是”这个词语最早见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赞扬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班固第一次用“实事求是”到毛泽东重新定义“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从考据学的方法发展为治学的科学态度,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当我们跨越千年梳理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脉络,可以管窥一条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之脉。这条脉络一方面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经世致用、即物穷理的传统理念,一方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过程。

一卷弦歌不绝的千年湖湘文化史,律动着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发展之脉。湖湘文化中,曾以“实事求是”为校训的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而“朱张会讲”是著名的文化坐标。南宋大学者朱熹和张栻的思想碰撞,打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后世称之为“朱张会讲”。虽然“朱张会讲”并没有留下详细记录,但我们可以从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所撰的《岳麓书院记》来探究一二。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办学不是为了追名逐利,也不是为了缀辑文辞,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品德操行;教育的目的是传道济民,为国家培养经致用的人才。这些思想奠定了岳麓书院的办学方针,传达出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后世学子在湘学理世学风的熏陶下,著书立说,躬身实践,立德立功立言,用生命践行了“传道济民”的坚定信念。

1507年,岳麓书院已经颇有影响,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及其弟子来岳麓讲学。这次讲学是岳麓书院继“朱张会讲”之后的一次重要学派交流活动,掀起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思想交流高峰,“知”与“行”的碰撞,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岳麓书院的经世思想。明崇祯年间,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这段求学经历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脉络。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在日记中写道:“船山一生卓绝之处,在于主张民族主义。”

清朝,在官府的扶持下,岳麓书院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欧阳厚均任山长时达到一个高峰。曾国藩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在清末的历史中,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践行着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学风,对近现代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政治思想潮流在中国社会中跌宕起伏、碰撞交流。最终,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列主义,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纵观实事求是的千年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中国文化之脉。回首过去,有多少怀揣家国情怀的优秀儿女从历史深处走来,也正是他们,肩负起泱泱华夏文明的传承使命,推动着璀璨的中华历史走向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行政财务部机关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