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面对百年大变局,中国永远在这儿
日期:2019-09-25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王卫星

中国既有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历史传统,也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是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性中的最大“确定性”,堪称世界信心的“定海神针”

  美国自身的战略焦虑,并没有使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的问题上,而是紧紧盯住中国

  我们不应指望可以假手他国的现成经验,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特有问题

  在新中国70华诞大庆即将来临之际,由参考消息报社和红旗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百年大变局》一书正式出版了,希望能对深化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作为《百年大变局》一书的作者之一,我在文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格局转换、新旧权力消长、保守主义回流、“逆全球化”思潮泛滥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兴起的交汇期,大国行为体勃兴等变革性现象风起云涌。“变”是这个大时代的主基调,因“变”而生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等时代特征日益凸显,世界开始进入持续性动荡阶段。这场动荡对国际社会冲击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仅为“百年未有”,即便再回溯四五百年也很罕见。今天,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在这场大变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百年大变局》一书封面(资料图片)

  中国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新华社作出指示:“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当时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而言,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目标,也是对后来人的一种期许。但今天的国际形势已经大变。在这个大变局中,美国等西方大国实力相对衰落,中国等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初步形成。其中,中国的发展势头最为世人瞩目。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呈现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1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100个成员遍布五大洲,已经成为全球性金融机构。中国既有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历史传统,也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是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性中的最大“确定性”,堪称世界信心的“定海神针”。

  历史上,一个国家要成为国际体系的主导国家,靠的绝不仅仅是实力,更要看它能不能对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做出独有的贡献。世界各国公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实际上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地缘政治事件。

  对此,曾任美驻韩大使和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院长的斯蒂芬·博斯沃思说:“在过去的日子,当亚洲出现危机和问题时,各国领导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华盛顿怎么看?今天当事情发生时,各国领导人首先会问:北京怎么看?”

  “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海因茨·迪特里希指出:“中国正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轨道上,它是为世界提供另一种选择的希望。……国际舞台就像一个足球场,只要有新选手上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比较,接下来,大家会跟随、模仿那个最佳选手,它所在的队伍也会扩大。”

  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的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在此背景下,大国矛盾由隐性对抗趋向显性对抗,大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合作周期可能面临终结,大国战略互动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围绕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争将更趋激烈。世界秩序正在变化中重塑,国际秩序将陷入大国互相竞争多于合作的时代,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合纵连横和分化组合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基本的战略判断,一个是核心的目标指向,这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思考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的历史出发点和现实着眼点。

  中国面临前所未有压力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且是以唯一延续至今的世界文明古国、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身份亮相的。因此,在许多西方国家看来,我们不仅是“瓷器店里的另一只大象”,还是一种“异类”,而且是一种不可同化的异质力量。这注定了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还将负重前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题为《没有失败的土地》的文章称:“中国这个与世隔绝、贫困落后的国家,已逐渐发展为苏联解体以来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历任美国总统都假定或希望,中国最终会按照所谓现代化的既定规则行事:繁荣会将中国带入民主国家的行列。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的预期落空。世界曾认为它可以改变中国,很多方面的确改变了,但中国的成功如此之惊人,以至于中国也常常在改变世界,并改变美国人对世界如何运转的认知。世界上许多人深信,特朗普的美国正在退离世界。而中国的时刻才刚刚开始。”《纽约时报》的这种观点,可以说代表了近几年来美国国内正在形成的一种新共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上台不久,便在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称,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奉行的以接触、同化为主的对华战略已经彻底失败,同时明确将中国列为其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着力强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

  中国虽然变得更加强大,但中国没有兴趣取代任何国家,更没有充当世界警察的欲望。目前,围绕中美关系出现的一系列纷争,与其说是中国在挑战一个衰落的美国,倒不如说是一个衰落的美国正在恐惧一个崛起的中国。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者斯蒂芬·韦特海姆所说:“美国在过去一年里出现的反华浪潮,更多地是由美国人自身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中国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然而,美国自身的战略焦虑,并没有使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的问题上,而是紧紧盯住中国,除在周边地区与我“明争”外,还在中国大陆与我“暗战”不已,与我下着一场更大的棋。而香港的“港独”势力,则是它最近频繁动用的一颗棋子。

  美国这个幕后最大的黑手,早已为世人所见。近两年来的中美贸易战,表层是贸易斗争,中层是科技的竞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其深层是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关注两场战争:一场是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明火执仗”式常规战争;另一场则是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样使用信息化方法手段,但却是以民众认知为目标指向的,介于和平与战争之间“灰色地带”的非常规战争。这种“灰色冲突”式的非常规战争,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国际安全环境的新常态,也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新常态。

  应变需“先谋于局,后谋于略”

  战略首先是布局的学问。大局底定,才有随后的政策策略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关键是要像军事科学院老院长叶剑英元帅所说的,要“按住地球的脉搏”,摸清其跳动的脉象。战略的首要任务不是打击和削弱敌人的力量,而是要造成使敌人不能使用力量的优势,迫使敌我矛盾向有利于我方转化,使对方在进退维谷中不得不与我合作。敌人被打败多不是因为无力,而是因为动弹不得。要做到“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简单地讲,就是要做到九个字:拿得定、见得透、计得早。

  一是不要被变局乱象所蒙蔽,应拨云见日把握变化本质,保持战略定力。战略的关键不在变局本身,而在各种力量逐鹿中把握好平衡点。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今,中国处在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复兴过程中,挑战风险还很多。中国不仅面临着外部更多施压挑衅,也面临着国内许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目前,虽然民族复兴在望,但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还将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阻力。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建言;少一点议论,多一点对策。要积极引导构建健康、理智的舆论环境,警惕一些极端化情绪化言论破坏和干扰中央整体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这是我们在应变适变过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一种倾向。

  二是研究大变局的主要目的不是破局,而是如何规避风险,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发展自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尽管这套体系存有不少缺陷和弊端,但它对于避免全球无序竞争仍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经验看,新兴力量的崛起通常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上升过程。能够在大国竞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国家,无不是具有超常战略耐心、善于长期周旋的国家。英国大战略家利德尔·哈特说过:“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历史反复证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处于崛起萌动期的大国,必须忍辱负重,必要时“忍气吞声”方能赢得未来的决定性转变。财大不能气粗,力大不能鲁莽,被误解不能急躁。这应该成为我们在应对大变局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是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是要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外来的办法水土不服、行不通。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有相似之处,但大国崛起的失败,却往往各有各的原因。大国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比谁更少犯错误,错误犯得越少,赢面就越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指望可以假手他国的现成经验,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特有问题。外国的理论是建立在外国发展现状、国家实践基础之上的。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实际条件和发展道路,别人的理论不会完全适用我们。这应该是我们在探求应变之策时必须警惕的一条重要红线。

  法国19世纪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中国的大国身份是经历了历史起伏的,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我们民族的伟大与激情来自万里河山,永恒与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苦难与辉煌皆因“中国特色”。

  中国既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也有着几千年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既有着承受灾难的毅力,更有克难制胜的智慧。正如习主席所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他说,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作者: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本文为作者在《百年大变局》新书首发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