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要有“专一行精一行”的意识
日期:2019-12-04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汤民

以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大事业格局、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回望中国陶瓷史,清朝官员唐英的名字光彩夺目。在景德镇任督陶官期间,唐英“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很快从陶瓷创作的外行变成了行家里手。在长达30余年的督陶生涯中,他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积极推动御窑改革,创烧70多种颜色釉以及转心瓶、交泰瓶等各种巧夺天工的新奇瓷器,在创造中国瓷器史上又一座艺术高峰的同时,他自己也成为杰出的陶瓷艺术家。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专业素养是干事业、抓工作的重要基础。唐英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的历史故事启示今天的领导干部,应当以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大事业格局、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只要专注事业、锐意进取,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成就一番功业。试想,如果唐英当年只是满足于做好督陶官职责内的一般事务,或忙于当时官场上的各种应酬,必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哪能成为陶瓷艺术家?正因为唐英有履职尽责的自觉,才会摈弃官僚主义作风,主动深入基层实践,与窑工和技工们打成一片,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实践中,我们党一直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事实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又红又专”的“专”,就是指各行各业的干部要熟悉所从事工作的业务;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中的“专业化”,就是要求干部成为精通本行的行家和能手。新中国成立以后,耿飚、姬鹏飞、黄镇等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军被派往国外担任外交官。面对新岗位新考验,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钻研外交史、国际法、外交礼仪等专业知识,并把战争中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充分运用于外交斗争实践,不仅为开拓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也为广大干部提升专业素养作出了榜样。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在履职尽责上有所作为,必须提高专业能力、补齐专业短板。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专长越来越精。这些变化对领导班子的结构功能、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民生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干部队伍中还有不适应、亟待提高的地方,还存在着本领恐慌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专业素养达不到要求。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认识上有偏差,觉得自己作为单位里的领导,只需要管用人和决策,用不着在分管领域的专业技术上下功夫;有的领导干部以“专业人干专业事”为借口,把大部分专业事务推给下属,自己不闻不问;等等。这种不重视提高专业素养的工作态度,往往会造成自己对相关工作一知半解,导致简单靠行政命令办事、“拍脑袋”决策的不良后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干部的宗旨意识薄弱,事业心不强,缺乏培育专业思维、提升专业能力的精神动力,亟待纠正。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素养,既要综合施策、全面用劲,更要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一方面,要在学习教育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专业化需求,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学习,努力弥补知识空白、能力短板,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选干部、配班子,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也要重视专业素养强的干部。组织部门应当准确了解干部的专业优势、专业特长,坚持实践标准,把“干过什么、干成什么”“管过什么、管得如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同时,要科学安排领导班子的成员搭配。现实中,并不存在什么都会、样样精通的人。各级组织部门应当着眼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使班子成员的专业素养适应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一个单位的核心业务,使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专业特点与班子功能相协调,为推进事业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