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动惊醒是“猝死”信号?
日期:2021-06-0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流言1:只有在很冷的环境下 才会出现失温

流言:在非常寒冷的极端天气下,人体才能出现失温现象。

真相: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固定的。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一定会尽量维持核心温度37℃-37.5℃的稳定。热了之后散热,冷了之后产热保持热度。

当我们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意外出现在冷环境中时,维持不了核心温度,失温就有可能发生,甚至不需要在很寒冷的环境下。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

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复温的处理要遵循分级温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专业的施救反而可能加重对身体的伤害。

流言2

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动惊醒是“猝死”信号

作者:李嘉 

流言: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忽然全身剧烈抖动一下,这是“猝死”的信号,说明身体出了大问题。

真相:这种现象叫做“睡眠惊跳”,亦称“入睡抽动”或者“入睡前肌阵挛”。人在刚入睡的时候,大脑的一部分已经睡着了,但还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着。随着睡眠的加深,大脑放松了对四肢的控制,当大脑被机体内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时,就可能出现身体局部肌肉突然抽动的情况,这就是睡眠惊跳。它并不是“猝死”的信号。据报道,60%-70%的人都有过这种亲身体验。

如果频繁出现肢体抽动(一晚上超过五次)就需要警惕了,有必要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门诊就诊。

流言3

疫苗所含的铝佐剂会进入大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流言:新冠疫苗不能打,因为疫苗中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不能被巨噬细胞(MF)酶消化,会穿过血脑屏障(BBB)传输到大脑造成损害,影响人体健康。

真相:首先,疫苗使用的氢氧化铝(或者磷酸铝)颗粒直径一般在1-10μm,还远远达不到“纳米颗粒”的水平,因此本身就不存在这样的风险。其次,氢氧化铝根本不可能穿过血脑屏障,因为血脑屏障的孔径允许通过的分子直径上限通常只有 1nm(1μm=1000nm),氢氧化铝颗粒别说过去,卡住都没戏。除此之外,在疫苗接种后,由于铝佐剂起吸附抗原的作用,因此只有极少量会进入到血液循环,但那点铝远低于可能造成风险的浓度,甚至还不如日常从蔬菜、水果中摄入的量。

流言4

驱蚊贴比传统方法效果更好

流言:比起其他防蚊产品,驱蚊贴可以提供“贴身保护”,效果更好。

真相:驱蚊贴、驱蚊手环等新型产品中放有一些香茅草、柠檬桉叶油等植物源驱蚊药,其原理是通过气味散发达到驱蚊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比较小,不能提供全身防护,也不如局部驱蚊剂有效。

2018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开展对纯植物蚊虫趋避剂产品的比较试验,涉及50种国产和部分进口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扣等标称纯植物的蚊虫趋避剂产品。结果所有50种样品的驱蚊效果都很差,涉嫌虚假宣传。

(北京市科协、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