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哪怕只有一户人家,也要守在这里”
日期:2022-04-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徐驭尧

双湖县,全国海拔最高县,平均海拔5000米,每年超过200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雪域高原的这座小县城被人们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双湖县群众开始陆续搬迁。搬迁期间,不少干部仍坚守在双湖县,站好最后一班岗。

“要把工作做细致些,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在双湖的第一夜,记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寒冷和缺氧像两块石头一样压在身上,一夜醒来四五次。而对于多数双湖县干部来说,他们早已习惯。

晚饭时间,双湖县委办公室干部熊文涛和妻子视频通话。“家里怎么样啊?”“让孩子来打个招呼。”

这是熊文涛在西藏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家人都在陕西生活,今年春节他也没回家。挂了电话,熊文涛笑着说,“今年要规划搬迁,工作特别多,我得守在这儿。”

“想回去吗?”记者问熊文涛。“咋不想?”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但任务艰巨,要把工作做细致些,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一个多月前,熊文涛不小心得了感冒。刚开始没当回事,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喘不上气。久在高原,大家也有了一些基本判断——“可能是肺水肿了!”

由于县里医疗条件差,大家赶紧把熊文涛送往那曲市区。从双湖县到那曲市有500多公里,开车要大半天。到了市区,因病情严重,医生简单处理后建议他前往拉萨治疗。就这样辗转数日,经过多地治疗,他的病情才稳定下来。“都说在高海拔地区生活久了能习惯,可哪有真的习惯,无非是硬扛着。”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时光,熊文涛如今已心静如水。

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双湖县的基础设施也很薄弱。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县城外的山丘上铺满了光伏板。望着光伏板,双湖县公安局民警帅海深有感触:2017年,他刚到双湖时,全县的电力都要倚靠这一片光伏板。“那时候供电不稳定,几乎隔天就要停电。一旦下起大雪来,全县电力一周都供应不上,真是太不方便了!”

在双湖工作了5年,这个贵州小伙已经能熟练地用牛粪烧炉子了。双湖是牧区,很多地方缺少燃料,又经常停电。屋子冷,他就学习当地老乡烧牛粪取暖。“我本以为烧牛粪和烧煤块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慢慢摸索才能掌握其中的窍门。”帅海一边和记者比划,一边笑着说,“要不是在双湖,这辈子哪有机会学会这些哟。”

“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就要‘一个都不能少’”

拎着两桶水,爬上3楼,把水往门口一放,帅海已累得气喘吁吁。哪怕在双湖工作了快5年,“拎水爬楼梯”依旧是对他体能的一项挑战。

简单收拾后,帅海和同事脱海涛一起下楼,开始巡逻。“别看咱们县城不大,巡逻的路可不好走呢。”出发前,他俩先给记者打起了“预防针”。

出门没多久,警车就开上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严重。“路不长,忍忍呗。”帅海笑着说,“这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子,路旁边这些土坯房,现在大多数都没人住了。群众已经搬迁到森布日安置点,这里只剩下零星几户人家。”

工作第一年,脱海涛就被安排春节值班。除夕当天,他和父母通了一次视频电话。面对父母的担忧,脱海涛故作轻松地说,“这里很好”“过年很温馨”。但挂了电话,他的眼泪却不住地往下掉,心里很是内疚。“父母年纪也不小了,做子女的,是不是应该多陪陪他们?”如今,工作久了的脱海涛渐渐明白,“我在这里安心工作,干出点成绩来,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警车最后停在县里最远的一处监控摄像头前,这里由帅海负责日常维护。高原高寒,很多设备容易损坏。有时候,跑了许久,花了好长时间,修好的摄像头也就覆盖几户居民的生活区域,看上去有点“不划算”,帅海却说:“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就要‘一个都不能少’。哪怕只有一户人家,也要守在这里。”

“最远的一次走访,早上8点多出门,晚上12点多才回到乡政府”

年初二一早,双湖县协德乡乡长张宁波拉开大门,要和县里其他干部去多吉老人家里走访。

老人家不远,却需要穿过一片雪地。“多吉身体状况一般,家里还有几个孩子,生活压力比较大。”张宁波和记者介绍起多吉家的情况。“现在,他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每个月都有分红,生活好了很多。”

来到多吉家,他的妻子尼玛桑珍告知记者,多吉去医院检查身体了。“现在医疗保障越来越好,看病费用大多不愁。可是协德乡地处偏远,老百姓就医很不方便,好在今年就要搬迁了。”张宁波说。

2010年,张宁波来到双湖工作。当时他没有想过,自己能在这里工作这么久。第一次在双湖过春节,店里只剩了一棵大白菜,大家把它买了回去,一起包了顿饺子,这是张宁波第一次在双湖过年的深刻记忆。

去年,张宁波从县里转到乡里工作,恰好赶上前所未有的极寒天气,乡里很多地方都遭受了雪灾。大雪将小村与外界隔绝,张宁波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清理积雪。大伙儿你一锹、我一铲,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连夜清理出一条勉强能通行的道路。

随后,村干部们分批走访,前往村民放牧点检查房屋质量、各家牛羊圈和生活物资储备情况。协德乡地广人稀,近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0多个放牧点,他们要一个个走遍。“最远的一次走访,早上8点多出门,晚上12点多才回到乡政府。”

“之前,我在双湖县发改委工作,县里建了不少阳光棚圈。这次雪灾,这些棚圈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张宁波说,“这一项目经我之手审批,自己的工作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谈及未来,张宁波充满期待。“搬迁到森布日后,条件好了、发展快了,去群众家走访,时间也不用浪费在路上,多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