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张照是何许人也?没有他,可能会少了猴戏的精彩
日期:2022-04-11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声名远播。如今的岳阳楼二楼上有一珍贵文物: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原物。

张照是何许人?他不仅是清代大书法家,还是大剧作家,对我国戏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张得天肖像轴》(清)焦秉贞、蒋廷锡绘

张照其人

张照,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生于1691年。康熙四十八年,十八岁的张照中了进士,授检讨,南书房行走。南书房,是皇帝退朝后读书做学问的地方。在南书房行走,那得是熟读四书五经、能解答皇帝疑问的人。

雍正初年,张照拔为侍讲学士,又由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升至刑部尚书。此时他才四十二岁。在刑部尚书任上,他请求更定律例数事,得到了皇帝批准,而后参与制定了《大清会典》。

仕途得意的张照,在朝中与鄂尔泰不和。鄂尔泰比他大十一岁,镶蓝旗人,二十岁中举,到三十七岁时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初年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继而被封为云南巡抚,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

在大清朝,满族人中举要比汉族士子容易得多。进士出身的张照有可能瞧不起鄂尔泰。而此时的鄂尔泰是雍正深所倚重的心腹,被派到云南推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头目,改为朝廷派任流官治理。鄂尔泰因此有功,于雍正十年升任保和殿大学士,成了内阁首辅,后又晋封为伯爵。张照对鄂尔泰的后来居上、直线上升是不是心有不满?恐怕是可能的。

雍正十三年,贵州土民叛乱。雍正帝认为鄂尔泰经理不善,削去了鄂尔泰的爵位,并派扬威将军哈元生、副将军董芳前往讨伐。张照大概觉得扳倒鄂尔泰的机会来了,请命前往云贵,被任命为抚定苗疆大臣。

张照一到贵州便加以指画,命哈元生统领云南、贵州兵,驻扎施秉地区以上;命董芳统领湖广、广东兵,驻扎施秉地区以下。这个方案遭到二人抵制,认为不可行。张照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书面指使哈元生等人上疏弹劾鄂尔泰。

雍正驾崩,乾隆继位。鄂尔泰的地位没降反升,出任总理事务大臣,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而张照,因为在贵州一筹莫展被召回并革职拿问。前往贵州取代他的张广泗上疏说他“谬妄”;哈元生等乘机揭发他指令劾鄂尔泰之事。廷议结果,诸臣拟处张照以死刑。在这场与鄂尔泰的博弈中,张照遭到惨败,连性命都快保不住了。

乾隆皇帝还是明白其中款要的,更知道张照有才,尤其欣赏他的书法。乾隆曾经在一首诗中称赞张照说:“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乾隆赦免了张照,仍命他在武英殿修书处行走。

《弘历读昌黎集诗》轴,(清)张照书

奉旨编戏

乾隆六年,张照恢复了刑部尚书官职,兼领乐部。乐部是掌管礼乐的。这个部门通常隶属于礼部,由礼部尚书兼管。命张照这个刑部尚书兼领,则是用其所长,让他修改完善康熙帝敕撰的音乐著作《律吕正义》,并为宫廷编写戏曲剧本。

宫廷中养俳优,令其做戏以愉悦君主,这在中国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战国。然而俳优做戏,充其量只能算是喜剧小品。北京地区出现由真人扮演、用歌舞表现故事的戏剧,一般认为在辽金时期。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大批艺人被驱徙至北方,为后来元大都戏曲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朝万历年间,在今天北海西边的玉熙宫,一批内侍(宦官)在此学习外戏,“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专门承应给皇帝演戏。清朝入主北京,继承了这笔无形的文化遗产。有史料记载,顺治年间,十七岁的福临看了《鸣凤记》传奇之后,被杨继盛大义凛然、刚正不屈的气节所感动,命人详细述说嘉靖年间的这段历史,然后找人将《鸣凤记》剧本改写成《忠悯记》,在内廷演出。

如果说元朝皇帝嗜酒如命的话,那么清朝皇帝就可谓嗜戏如命了。清廷内,每逢朔望举行祭祀之后,必要演戏,后来不祭祀了,戏还是要演的。若因故不演了,还要单下谕旨。除此之外,重大节日,元旦、端午、中秋,要演戏;重要节令,立春、清明、冬至,要演戏,一般节日,腊八、七夕、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也要演戏;神佛诞辰,正月十九丘处机、四月初八如来佛、五月十三关老爷,都要演戏;皇帝订婚、大婚,皇子出生、满月要演戏;招待外来使节要演戏;皇帝出巡回宫也要演戏;皇帝的生日万寿节更要演大戏。演戏如此频繁,当然需要众多的曲目。编创新剧本的使命便首先落在张照的肩上了。

据丁汝芹著《清代内廷演戏史话》一书中说,二百年间,清宫所藏演出剧本超逾千种。这么多剧本不可能都是张照一人所作。但据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说,张照编创的剧本艺术价值最高:“辞藻绮丽,引用内典经卷,大为超妙”。

连台本戏

可以肯定的是张照编创的剧本有两部,一是《劝善金科》,一是《升平宝筏》。这两部都是连台本戏,每部戏十本,每本二十四出,总共二百四十出。如果每天演一本的话,要连演十天才能演完。连台本戏大都角色众多,规模庞大,气势恢宏,也只有宫廷才能组织足够的演员、提供众多的戏装和道具。据在热河行宫看过演出的清朝官员赵翼写道:在“阔九筵、凡三层”的戏台上,“神鬼毕集,面具千百,无一相肖者”;“至唐玄奘僧雷音寺取经之日,如来上殿,迦叶、罗汉、辟支、声闻,高下分九层,列坐几千人”。其舞台之大、演戏场面之恢弘,由此不难想见。

《劝善金科》,这是根据明代剧本《目连救母劝善记》改编的大戏。

目连救母的故事出自佛教的《盂兰盆经》,传入中国后,人物便中国化了:身为人母的刘青提不敬神佛,贪婪吝啬,儿子不在家时便宰杀牲畜大肆烹嚼,因而死后被打入地狱受苦。刘青提的儿子傅罗卜为救母亲皈依了佛教,得名目连。他为寻母来到地狱,见到了在饿鬼道挨饿受苦的母亲,心中十分不忍,给她东西吃,食物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连十分哀痛,乞求佛陀帮助。佛陀告诉目连:只有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才能让你母吃饱,于是民间便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习俗。目连母亲得以吃饱后,又转世为狗。目连诵经七天七夜,才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劝善金科》的戏名,道出了编创这部戏的目的。这部戏里鬼魅杂出,极力渲染地狱的阴森恐怖,狰狞的牛头马面,骇人的刀斧酷刑,令观者触目惊心,从而产生出对不信神佛、不行善事后果的畏惧。

《升平宝筏》表现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康熙二十二年,清廷平息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为庆祝海宇荡平、国家一统,玄烨皇帝拨千金帑银,在地安门高搭戏台演戏。他本来是想演《西游记》的,但看过剧本之后非常不满意,嫌其中有些情节“甚是俗气”,让找人修改,“赶九月内全进呈”。可能是时间紧迫没有改成,于是改演《目连救母》了。

据元人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元杂剧有《西天取经》一戏,作者是西京人吴昌龄,全称是“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已佚)。元末明初的蒙古族作家杨景贤著有《西游记》杂剧,全剧六本二十四出。第一本写陈光蕊携妻赴任,被船夫刘洪害死,已有身孕的殷氏被逼嫁刘洪。产儿后,刘逼迫将婴儿投入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救取抚养,取名玄奘。第二本写玄奘得唐太宗所赐法物往西天取经,玉帝派遣观音、李天王等保护。第三本写孙行者偷王母仙桃仙衣,被天兵天将捉获,压在花果山下。唐僧过此,收为徒弟。第四本、第五本写唐僧收沙和尚、猪八戒为徒。师徒四人经女人国、过火焰山。第六本写到达天竺国,得佛经文法宝。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圆寂归位……康熙皇帝看过的可能是这个剧本。

影响至今

张照对一些旧剧本加以改编再创作,写成了《升平宝筏》。升平宝筏,字面的意思是:过渡到升平世界的宝船。宝筏是佛教用语,比喻引导人到达彼岸的佛法。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中有“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之句。从这个戏名上就可以看出,张照的诗词造诣和他对佛经的熟悉,同时也蕴含了他编创这部大戏的良好愿望。遵循这样一个宗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被作成了《安天会》。无法无天的孙大圣被塑造成贪嘴偷吃、闯祸惹事的妖猴,最后被捉拿归案,被观音菩萨将其压在花果山下。这样处理,为的是契合清初“海宇荡平”的政治背景。

为迎合乾隆帝的口味,张照在《升平宝筏》连本戏中,加入了对皇帝的颂扬。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并未获得官方许可,他是私自非法出境的。在当时同题材的昆曲剧本里,唐僧取经也只是得到了唐太宗的批准。张照在《升平宝筏》中,增添了魏徵梦斩老龙,唐太宗魂游地府、返回阳世大做佛事超度亡灵,观音菩萨显圣等情节,并把唐僧去西天取经说成是受李世民的派遣,取真经是为了普度众生。在《沙桥饯别》一折里,李世民不仅认唐僧为“御弟”,还为他赐名“唐三藏”,并且亲率群臣到沙桥为他饯行,把李世民美化成一个礼贤下士、关爱百姓的明君。

张照编创的这两部连台本戏原是昆、弋剧,光绪年间被翻改成皮黄(即后来的京剧),其中至少有二十余个剧目至今还保留在京剧舞台上。《安天会》后来被剧作家翁偶虹改编成《闹天宫》,突出了孙大圣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这是后话。

和张照两部戏同时产生的,还有庄亲王允禄牵头,由周祥钰、邹金生等执笔的《鼎峙春秋》《忠义璇图》,王廷章、范闻贤的《昭代箫韶》。这三部也都是二百四十本的连本大戏。《鼎峙春秋》是三国戏。《忠义璇图》是根据《水浒传》改编的,“谱宋政和间梁山诸盗及宋、金交兵,徽、钦北狩”诸事。《昭代箫韶》说的是杨家将的故事。昭梿对这三部戏的评价是:“惟能敷衍成章,有抄袭元、明《水浒义侠》《西川图》诸院本曲文,远不及文敏(张照)多矣。”

乾隆九年十二月,张照父亲去世。十年正月,张照奔丧至徐州卒于途中,时年五十五岁。

有专家评价张照的戏剧创作说:“他是中国连续剧的创始者,无可争议”;“事实上《劝善金科》和《升平宝筏》对昆剧、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的影响远比人们所想象的大得多”,“如果当年张照没有编写这两部连续剧,我们所看到的杨小楼、郑长泰、盖叫天、张翼鹏的悟空戏(猴戏)就不会有那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