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瑜亮情节”要不得
日期:2012-10-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刘季沙
 

《三国演义》中,孙、刘联手大败曹操与赤壁,东吴大都督周瑜便领教了诸葛亮的厉害,后又几番用计夺取荆州,都被诸葛亮成功遏制,“三气”之后的周瑜命丧巴丘,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后人便把两个一起共事、才情相近、相互嫉妒、暗自较劲的人及其心理现象称作“瑜亮情节”。当今社会,才智能赶得上周瑜、诸葛亮哪怕十分之一的怕是少之又少,但有“瑜亮情结”的人怕是不在少数。

“瑜亮情结”的实质是嫉妒。嫉妒是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对别人才能的怨恨、对别人成就的恐惧、对别人超过自己而忧虑的不良思想情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互惠、共生、双赢成为主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瑜”和“亮”的对立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如何才能消除“瑜亮情结”呢?

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正确地认知。

认识一个人不容易,而认识自己更难,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像古人那样学会“见贤思齐”。先哲墨子有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用防己过。”如果我们也时时事事“镜于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必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见贤思齐焉”。

我们还要像古人那样注重“自省”。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子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自我反省,随时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修正错误,改正过失,从而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其次,要有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局事关战略部署,事关整体合力,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确保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才能将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确保战略目标的最后实现。团队,是组织以更有效果、更有效率完成某项工作为目的而组建的一个群体,它的最大特点是相互合作并且会产生“1+1>2” 的效果。团队协作的结果是大于其个人能力的累加的,故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论”: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要想装足够多的水,只有把短板尽可能地补齐。所以说如果自诩为自己才高八斗,以一人之力便可扭转乾坤,而忽视与他人的合作,必然注定是失败的下场。

普希金说:“在我生命的终结,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对手。”一个好的对手意味着竞争,而在公平、合理基础上的竞争正是向上的动力。强调竞争而不害怕竞争,注重结果但不唯结果,享受过程,愿意与对手合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因为提倡竞争而提高了效率,因为愿意合作而避免了内耗,最终取得双赢。

所以说,瑜亮情结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