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筑起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日期:2012-09-17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高新明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随着日军占领区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本的财力、物力、兵力不足的根本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城市。八路军、新四军控制着广大农村,不断打击敌人,形成敌我互相包围、犬牙交错的局面。但是,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远没有达到足以进行战略反攻的程度。这样,抗日战争便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战略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政府,则从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内,则加紧扶植汉奸傀儡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担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筑起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疯狂地进行“扫荡”的重点是华北。1939年春,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军事、经济、文化、特务一体的“总力战”。侵华日军总司令官提出“牛刀子战术”(意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小”,但需要用很大力量来进攻)。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出动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在华北依靠广大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坚持山地游击战争;军民还一起破坏铁路、公路交通,利用道沟,在广阔的平原上发展平原游击战争。部队同群众结合,分散到各地摸清日军行动规律,集中优势兵力,出敌不意地进行伏击歼灭战,取胜后迅速转移,再寻战机,不断消灭敌人,壮大自己。
  黄土岭一役是这一时期的成功战例。1939年11月3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在涞源县雁宿崖伏击日军,全歼日军上校以下500余人。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于次日率日军500余人企图实施报复,扑空后追击至黄土岭村。第一军分区在第一二○师的配合下,于7日伏击日军,歼灭日伪军 900余人,阿部规秀中将被炮火击中,当场毙命。这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阿部规秀之死,引起日军一片悲鸣,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和军区部队相配合,在河北涞源县黄土岭歼敌900余人,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为了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在1939年2月到皖南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此后,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也有较大的发展。1940年5月,中共中央派八路军一部1.2万人南下,同新四军一起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为了统一对华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领导,成立华中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叶挺未到江北前,由陈毅代总指挥。
  在华南,1938年广州失陷后,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红军游击队,也开展抗日游击战,后来发展为琼崖纵队。
1939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一部渡江北上挺进扬中地区。图为部分干部渡江前合影

  在东北,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持续的残酷的军事“讨伐”。抗日联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到1939年5月分别编成第一、二、三路军。 1940年,日军再次向东北增兵,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险恶。从同年冬起,抗日联军相继转移到中苏边境整训,并继续给日、伪军以打击。
  从1938年冬到1940年两年多的时间里,敌后游击战争在广大地区内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使人民抗日力量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起来。到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冀鲁豫、豫鄂边、山东、皖东北、皖东、皖中、皖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东江、琼崖根据地,加上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一亿人口,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