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站内搜索
标题
来源
龚全珍:从将军夫人到山乡教师
日期:2013-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龚全珍,今年已91岁的离休老教师,有着“将军夫人”的头衔,却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乡,和村民悲欢与共、对基层群众竭尽所能。

  鲜花盛开的5月,记者来到罗霄山下的革命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追寻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传奇人生。

龚全珍展示家中的老照片。

龚全珍展示家中的老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信念笃定,老而弥纯

  面前的龚全珍,身形瘦小,衣着素朴,满头银发,阅尽世间百态的眼眸澄净安详。她脸上的皱纹镌刻着近一个世纪岁月的沧桑,只是,那明晰的思维、清晰的谈吐,浑然不似91岁高龄。

  195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教育系、时为新疆军区子弟学校教师的龚全珍,随同丈夫、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开国少将甘祖昌离开乌鲁木齐,来到将军故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定居——因战争重伤后遗症,甘祖昌难以坚持领导工作,经多次主动申请,最终携家人回乡务农。这一年,她34岁。

  此后五十余载,龚全珍远离尘嚣,倾力执教农村中小学的同时,也曾赤脚下田,荷锄上山。即便年老离休,仍奔忙于发挥余热,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向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您一定吃过很多苦。”记者说。

  “谈不上吃苦,和父老乡亲比,算不了什么。不过,刚来的头两年确实有点儿不太习惯,吃不了辣,听不懂话。”从北方大城市忽然来到南国穷乡僻壤,要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对此,老人淡然一笑。

  是什么,让她对山乡生活始终安之若素?是什么,让她在教育一线始终执著坚守?

  龚全珍说,丈夫对她的影响至深。自回到家乡到1986年丈夫去世的29年里,甘祖昌将军与群众同甘共苦,拿出自己80%的工资为家乡开垦荒山、改良土壤、修水利、建电站、建校舍。“活着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多年来,她始终铭记着丈夫的话。

  然而,似乎不尽于此。

  从到莲花定居至今,龚全珍在工作之外一直保持着两个业余爱好,一是阅读;二是写日记。她的工资,一部分固定用来购买书籍;她的日记本,已经写满了几十册。在阅读中,她与曹雪芹、路遥、托尔斯泰对话;在日记里,她记下了工作心得,也记下了自己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除了家人亲朋,她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追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龚全珍目前和她已退休的三女儿甘公荣一家一起,住在莲花县城。

  谈及母亲,甘公荣说:“妈妈并不认为自己有多无私多伟大,她觉得作为共产党员,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她也不会经常挂在嘴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她的乡音较重,与龚全珍的北方口音普通话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人也问过我,说‘你妈妈普通话那么标准,怎么你却说不好?’我小时候在家,妈妈在外面教书,通常就只是星期天回来一下,那时我很少有机会跟她学普通话。”仿佛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曾获“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的甘公荣说,“小时候我总觉得‘爸爸是农业社的爸爸,妈妈是那些学生的妈妈’,直到长大以后才慢慢理解了。”

56年前,龚全珍来到莲花县沿背村,把家安顿好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就这样,到了当时新办的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极差,只有3个老师,校长都没有。没有一丝迟疑,第二天她就搬铺盖去上班了。后来,文教局想调她到南陂小学去当校长,但又怕她从中学到小学去不愿意。没想到征求意见时,龚全珍笑了:“我只要有书教,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中学小学都一样。”她高兴地去了南陂小学。再后来,她又被调到甘家小学。

  “那时候,龚老师看起来跟我们一样,就是个乡下人,一点架子都没有。”龚全珍当年的同事、如今已75岁的刘永林回忆说,“她当班主任,和女生住一起,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读初一那年,刚恢复开设英语课,龚老师教我们。我们这些乡下小孩子哪里听过英语啊,听她读ABC我们都哈哈大笑,可龚老师没有生气,鼓励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龚全珍当年的学生、如今也是头发斑白的刘根兰回忆说,“龚老师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真是关怀备至,经常掏钱给我们买文具。”

  对龚全珍而言,教诲、关爱学生,既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为人师表的责任。

  离休后,她把这份责任继续扛在了肩上。

  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1992年,龚全珍住进了莲花县幸福院。闲不住的她将常来院里玩耍的10余个学生组织了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买来书籍、资料,辅导孩子们学习。这个幸福学习小组一直坚持到1997年她搬离幸福院。这期间,她还担任了县城琴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她在这里的话,我要向她鞠三躬!”在琴亭小学副校长贺敬华眼里,龚全珍是她最敬佩的人,“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龚奶奶,总盼着奶奶常来学校。”

  2004年,龚全珍老人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喜欢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于是,她想方设法搜集到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相关的近百幅漫画作品,编制成包括“鲜艳的红领巾”“引导·教育·思考”“遗憾的家教”“社会的责任”等9个板块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漫画展,亲自送进了各所学校。

  尽管现在离开了教师岗位,但她还是最喜欢人们称她龚校长。“不是因为带了‘长’,而是因为这个称呼和学校联系在一起。”龚校长说。 (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 李 可)

 从1957年随丈夫甘祖昌将军返乡至今,原籍山东烟台的她,在革命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已经工作、生活了56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她承受了岁月的风霜洗礼,把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赤诚心血,倾注于这块红色的土地,也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信念,寄予这块红土地上的人们。

    永葆本色,矢志不渝

    在莲花县城琴亭镇的金城社区,有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墙上的展板,记录了龚全珍多年来宣传革命传统精神和她自己省吃俭用却长期热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的种种先进事迹。

    “为发扬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人的革命传统精神,我们特地设立了这个‘龚全珍工作室’,对居民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金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欧阳勇说,“龚妈妈是我们的辅导员,她一般每个月都会定期来工作室开展相关活动,到目前为止,工作室已先后举办各种教育活动30多场。”

    离休后的龚全珍虽然离开了教育岗位,但她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应该做。“我要把甘祖昌这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宣传出去,把这种道德的力量传递下去,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来哺育我们的后代。”有了这个想法后,她开始了新的征程。

    除了在莲花县全县中小学巡回讲课外,龚全珍还把视线投注于更广大的人群。

    2003年,她加入了莲花县县镇两级老干部宣讲团。很快,她就成了团里最活跃的一名成员,经常进机关、入企业、下基层,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每场报告都是好评如潮。

    2005年,龚全珍又作为离退休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琴亭镇离退休党支部有几位年老体衰的老党员,平时学习很不方便,龚全珍自告奋勇担当起辅导的义务,并耐心讲解。支部党员刘青松,体弱多病,家境贫困。她知情后,主动向支部要求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看望,捐款捐物,让刘青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一次次的捐赠,一次次的扶助,一场场生动精彩的报告,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活动,多少年来,没有人能统计出她去了多少学校、单位、社区,讲过多少课;但人们能记住,老人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就着白开水当午餐。

    竭尽所能,让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更好地传承发扬,对龚全珍这位老共产党员而言,是一项不曾淡忘的使命,也是一种矢志不渝的忠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98年,时为莲花县城厢中学学生的彭艳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龚奶奶帮助我家度难关》。时隔15年,这个当年的小姑娘,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提到龚全珍,彭艳峰很自然地称其为“奶奶”,没有任何前缀后缀,感觉就像亲祖孙,那么亲切。“我最早认识奶奶是在1995年。能认识她,是我和我全家的幸运。”她说。

    那时候,彭艳峰的父亲患病无法工作,家庭生活条件很困难。她的母亲尹韵娇偶然认识龚全珍后,彭艳峰成了龚奶奶组织的幸福学习小组的一员。“奶奶非常照顾我,经常细心询问学习情况,总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老一辈的革命故事激励我刻苦学习。”

    不久,尹韵娇下岗,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了解到尹韵娇是裁缝,龚全珍就鼓励尹韵娇进当地的“商品大世界”做点小生意,并拿出了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于是,尹韵娇开始在“商品大世界”缝衣、补鞋、修伞,风雨无阻,经过努力,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于是,彭艳峰怀着感恩之心写下了《龚奶奶帮助我家度难关》。

    然而,2005年彭艳峰正在读大学时,尹韵娇不幸患了白血病。因为家里余钱不多,尹韵娇怎么也不同意做手术,想把仅有的钱留给儿女。龚全珍听说后,拿出4000元钱给尹韵娇,并不断做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要坚强,还想方设法帮助尹韵娇联系医院住院治疗。在龚全珍的帮助下,彭艳峰家又一次度过了难关。

    龚全珍帮助过的人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她捐赠资助困难家庭资金达10余万元,受助家庭30多户、受助人数100多人,而她本人的收入,也不过是每月3000元左右的离休工资。

    “奶奶给我们的最大帮助不是给了多少金钱,而是教会了我们怎么面对生活。她传递了一种精神,对我的影响是永远的,让我时刻惦记着帮助别人。现在我自己当了老师,也像奶奶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我觉得真的很幸福,特别感激奶奶。”彭艳峰说。

    身教胜于言教,龚全珍正是用她的亲力亲为,感动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就像一团火,把光和热无私地传递。

    回首人生路,龚全珍无怨无悔。她说:“我是一名老兵,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倾我所有,尽我所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路上永葆党员本色,永不掉队。”

    (本报记者 李 可 胡晓军)

    龚全珍日记摘录

    现在又开始笔耕了,已是78岁了,岂不太迟了吗?还不算太迟!现在若再不写就会迟了,美文姐75岁开始学国画,5年就画出了极美丽的花草树木。比她,我略迟了一些,但,我相信还不算太迟。因为现在我的身体还不算差,我的头脑还清晰,眼睛还看得清,手不抖能写字,有这些条件足够了!还犹豫什么呢?

    立即动手!决不能让珍贵的时间白白流失,抓住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只管耕耘,不想收获。假如将来写出来好东西,能为下一代两代留下来点什么,已是不胜光荣之至了。

    2002年6月10日9时

    ——摘自龚全珍日记本扉页


坚守永恒的爱与品格

  光明日报评论员

  她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乡莲花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已是91岁高龄,有着60多年党龄;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龚全珍,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将军生前嘱托,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爱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赤子情怀;永葆本色,源自她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龚全珍坚守的是岿然不动的品格准则;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觉的党性高度,龚全珍坚守的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使命与坚定信念。

  使命不是空谈,信念不是高蹈。龚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灾、资助贫寒学生、帮扶困难家庭,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乡里,而且有着更大的担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创新社区管理机制、致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将个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成一种风气。龚全珍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使命应该落到实处、细处,信仰更可以是温润的、具体的、可感的。先进,而又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有着不懈的活力,龚全珍有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与信念。

  信仰与精神的力量曾经鼓舞着革命前辈夺取胜利,龚全珍是这份光荣革命传统的当代护旗人,满腔忠诚,臻于隽永。龚全珍以其感人事迹,向人们展示了党性的温度,也展示了革命传统的当代特色与信仰力量的新高度。这份信仰仍然鲜活生动,慰藉社会,激励社会,仍然是社会道义的准心,仍然是一股可贵的精气神,给予人们感动、勇气和信心。

  向龚全珍致敬!